鱼腥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药食同源天然的植物中药抗生素鱼腥 [复制链接]

1#

鱼腥草在两千多年前就作为野菜佐食。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炼意励志之时,曾带领众人择蕺(jí)菜(鱼腥草)而食之,以充饥废荒;魏晋时起,蕺菜便正式作为药用,以“鱼腥草”之名收入医药典籍。

在历史变迁发展中,鱼腥草一直扮演着药食两用的双重角色,为百姓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愈来愈崇尚自然、追求真朴,野生或家种的鱼腥草已成为大众餐桌上身价倍增的“大路野菜”。

药材来源

鱼腥草(拉丁学名:HouttuyniacordataThunb.)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又名折耳根、猪鼻拱等,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常年生长于沟边、溪边及潮湿的树林里。

药用价值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于治疗实热、热*、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肺炎、咯血、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发烧、肺癌、宫颈糜烂、肾病综合征、鼻炎、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药理作用

1抗菌

现代研究表明,鱼腥草的特异气味主要来源于其挥发油中的一种有效成分——鱼腥草素(癸酰乙醛)。鱼腥草素是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对多种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如金*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志贺、施氏、福氏及宋内痢疾杆菌、肠炎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利尿

鱼腥草还含有槲皮苷等有效成分,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具有利尿作用。

3消炎

临床实践证明,鱼腥草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气管炎、慢性宫颈炎、百日咳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对急性结膜炎、尿路感染等也有一定疗效。

4增强免疫力

鱼腥草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具有镇痛、止咳、止血的功效,促进组织再生。

5防辐射

鱼腥草是唯一在原子弹爆炸点能顽强再生的中药材。鱼腥草具有抗辐射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不仅适用于空勤人员,也适用于经常接近辐射源的人员,如X光机、电脑操作人员以及常看电视的人群,是电脑一族必吃的防辐射食物。

6抗肿瘤

对胃癌、中晚期肺癌、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直肠癌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7镇静、抗惊

鱼腥草水溶液皮下注射有轻度的镇静、抗惊作用,能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对抗士的宁所致惊厥等。

食疗及附方

食用鱼腥草时只能吃白根和叶,冬春交际时刚吐嫩芽,味道最佳。食用时必须用冷水泡,消除异味,凉拌佐餐使人胃口大开,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也有炒食、炖汤、煮粥等不同食疗方法。

习惯性便秘:鱼腥草5-10克,用白开水浸泡10-12分钟后代茶饮。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感冒发烧:细叶香菜20克,鱼腥草16克,水煎服,每日3次。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小儿急性*疸型肝炎:新鲜鱼腥草g,白糖30g,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5-10次。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副作用

01引起口臭

鱼腥草带有很浓烈的鱼腥味,服用鱼腥草泡水后,口气会变臭,短时间内也很难消掉。

02导致过敏

有些人喝鱼腥草泡水或者是注射鱼腥草注射液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主要表现是身体出现药物性皮炎、末梢神经炎、过敏性紫癜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应引起足够重视。因此,过敏性体质的人在服用鱼腥草泡水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过敏之后应立即就医治疗,停止食用。

03致马兜铃肾病

鱼腥草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过量食用可能引发马兜铃肾病,马兜铃内酰胺诱发肾脏损伤与马兜铃酸类似。

04引起腹泻

鱼腥草性寒,所以比较适合肺热体质的人服用。一般人服用过多的鱼腥草泡水很有可能导致体寒,从而引起腹泻等症状。所以,鱼腥草泡水喝应当适量,不能饮用过多。

05导致脾胃虚寒

鱼腥性微寒,服用过多容易导致脾胃虚寒,从而引发胃病,导致体虚等。日常生活中食用鱼腥草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素质并适量,小孩子更要严格控制好量。

06引发局部疼痛

鱼腥草本身是含有*性的,但是*性甚小,一般情况下对人体并没有太大危害,可有时也会引发局部疼痛。因此食用鱼腥草一定要在合适的范围内,不能食用过量,每次3~5钱(鲜者1~2两)即可。

温馨提示

鱼腥草作为植物中药抗生素,既安全又天然,能够清热、消炎、抗病*,最难得的是它的药性可以通达人体的上中下三焦。对于各种细菌、病*引起的感染,鱼腥草都是它们的克星。鱼腥草作为药材和食材两两相宜,不过东西虽好,可不能多吃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