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农村种植荠荠菜,马芷苋等前景如何 [复制链接]

1#

野菜有点像零食,偶尔吃些补补还是很不错的一种美食,要是每天都吃就没有谁喜欢了。那要不为啥过去没粮食吃的时候,百姓靠挖野菜度日就觉得太苦?

因为野菜本身就非常苦、涩,没有很全面一点的调料吃起来特难吃,生活困难时野菜都是用水煮煮直接吃,吃得次数多了就没有人想吃了。

多久多肉多美餐之后,来一小碟经过多道流程处理,呈上的是非常精致的一道小吃,确实改善了口舌的味道,也是一种区别于其它美食的享受。

吃野菜既然是一种喜好,一种美食享受,是不是可以大量种植呢?

既然有需求也是可以进行批量生产的,但是对于销售的途径也要有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准备,仅仅凭在自由市场去卖一些,肯定销售不容乐观,当然吃上饭还是没问题,要想多赚点就非常难了。如果能与农家乐或城市的酒店挂上钩,定期定量地送货,会扩大销售量,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常常在想野菜最好也能加工成一种可久藏的零食,一是改善口感,二是可以扩大需求对象,三是可以延长销售时间。比如在老家人人都喜食鱼腥草,本地人叫“折耳根”,一到冬天春天不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只要能下地的,都到田间地头挖“折耳根”,每天桌上定有一盘凉拌“折耳根”,百吃不厌。有很多人还多余的部分晒干,用来泡茶喝,清热止渴。

不过,现在人们也渐渐懒起来,“折耳根”不再到田间地头去挖了,而是在自己自留地里留块地,撤上厚厚的农家肥,挖一些“折耳根”老根放在里面,慢慢越发越多,到冬天天气变寒后,上面用秸秆遮盖,下面的“折耳根”长得嫩而发红,长长的,煞是喜人,吃起来香味不减,脆嫩香酥,一点也不亚于野生“折耳根”。

曾经在郑州、西安的大超市里看到卖的人工种植的“折耳根”,根径白而瘦长,因为很多人不习惯味道,买者寥寥,到后来差不多干枯被丢弃了,甚是遗憾。

后来看到有人把“折耳根”用面食包裹油炸,再包装出售,分淡味、辣味两种,也不失一种很好的营销策略。

至于种植荠荠菜、马齿苋也要根据地方特色,如果地方人都喜欢就有了群众基础,能在市场上销售,然后再不断深度发掘,开拓市场,也许能走出一条路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