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晚带着一身汗睡觉是一种什么感觉中医夏季 [复制链接]

1#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夏天是最好的体内除湿机会,通过过适当运动,帮助排出寒与湿。

现在很多人夏天离不开空调,爱喝冷饮,爱吃凉菜,冰镇啤酒和各种冷藏西瓜、饮料放满了冰箱。冬天爱吃火锅,最爱涮肉,中医说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暧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

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感觉全身很浮肿,贪睡、心中空虚。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怎样在夏天祛除湿气,保持好精神。

症状释因

从中医观点看,种种不适都因为「阳气郁积在内无法宣发,进而形成寒湿」所致。夏天大家躲在冷气房里图凉爽,造成「阳气未宣发,反而在体表生出寒气」,因为一分寒气,常伴有一分湿气,体内聚集的湿气没有排出去,在体表就会形成皮肤水肿,或皮肤长湿疹、发痒;在关节(筋骨)处则会造成四肢酸痛;在肠胃道则会形成拉肚子及吸收不良的问题,久而久之则会造成营养不良,常常觉得身体沉重。

甚至产生「睡再久也都睡不饱」的感觉,因为阳虚(阳气不升发),头脑所需要的能量无法向上供应,所以会思绪不清、头脑不清醒。

怎么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

1、面部油亮;

2、小肚子大;

3、阴部潮湿;

4、小腿肿胀;

5、头发爱出油;

6、耳内湿(耳禅湿);

7、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

8、睡觉流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

中医比西医重视出汗

依中医理论,夏天提供人体最好的「除湿」机会。经过了秋天的凉、冬天的寒、春天的湿,身体阳气已被压抑了半年以上,累积许多寒气、湿气。所以应该在夏天时,透过适当的运动,身体体表的温度上升、正确发汗,让末梢的微循环打开,帮助体内排出这些寒与湿。

从西医看,出汗的生理功能只是用来「调节体温」。因为流汗后,皮肤温度平均可降低摄氏4度左右。

比较起来,中医较重视出汗,并且会依据出汗的时间与状况,判定身体的健康与否。

中国自古就有「出汗养生治病」之说,例如喝粥出汗、运动发汗、热水泡脚发汗等。

出汗通经活络,疏通血脉

汗为心之液,有经验的中医师可以由人体出汗的状况,观察心脏的盛衰,因为出汗太多,体内的电解质不平衡,如果钠离子不足,便会抽筋、心脏无力,严重时甚至还可能昏倒的情形。

西方科学家最近也发现:在每个汗腺内均存在免疫球蛋白A,这种物质能阻止外界细菌和病毒从汗腺进入人体。

中医认为的正常出汗是「蒸蒸汗出,不可汗出淋漓」。也就是说,可以看到汗珠,汗却不能像下雨一样地流。不正常出汗:不论冬、夏,完全不活动或是轻微活动下,出太多或太少汗都不好。

1、太多汗

原因:「湿气太旺」或「阳气过虚」、「元气虚弱」。

治疗:「湿气太旺」,宜饮食清淡,或吃些西瓜、水梨等食物。「阳气虚」,要用补气的药,象是人参、粉光参等。

2、太少或不出汗

原因:外寒,天气或环境寒冷所致;内寒,人体阳虚而无力发汗。

治疗:适度吃一些「辛味药」,让人体的「阳气」宣发。

夏天多些自然流汗,冬天避免大出汗

此外,中医养生理论也讲究「出汗要依照四时(季)做调整」:春夏养阳,可以运动出点汗,秋冬养阴,不宜过度运动,汗应该流少一点。

从「正常出汗」及养生的观点来看,建议夏天最适合运动的时间是早上5~7点,太阳才刚出来的时候,以及下午3~7点阳气开始转弱的时候最佳。

而在运动出汗之后,一要调整呼吸,吸气吸到脚底,吐气吐到头顶,且速度要慢,最好能到每分钟呼吸6次,甚至是一个呼吸循环达半分钟;二是不要马上喝太多水。

不流汗易与肥胖形成恶性循环

体型较胖的人因为比较容易流汗,夏天更不愿意运动,只想待在冷气房里。劝胖人要多动,以免形成恶性循环,身体不但愈来愈不健康,身材也将愈来愈胖。胖的人多半属于「阳气虚」的体质,很容易累积「湿」而成「痰」。由于人体出汗时,必须靠阳气的鼓动,而阳气虚的人阳气已经不足,所以一旦出汗之后,反而不容易停止,而发生汗出太多的情况。如此一来,大量出汗会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另一方面更会消耗已经过少的阳气(能量)。

不过,虽然胖的人在运动时,会因为阳气虚而气喘,但是运动确实可以带动阳气的循环,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所以,如果胖的人想要健康减肥,一是要靠运动持之以恒,另一个则是要透过「补气」的方法来调理身体。

由出汗预测健康

中医认为,从一个人出汗的时间、部位、气味及颜色,都可以看出身体异常的端倪。

1、出汗时间

白天不正常出汗属于「阳虚自汗」;晚上不正常出汗属于「阴虚盗汗」

2、出汗部位

「头汗」过多可能是脾胃有湿热,或暴饮暴食后的「积食」;老人及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多半是因为气虚所致。

3、汗的气味

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有关,一般属于「肝热」。

4、汗的颜色

黄汗、红汗或黑汗分别代表身体不健康的征兆。

食疗怎么去除湿气?

很多人发现祛湿的时候,有一个最烦人的问题:费劲千辛万苦祛湿,每当湿气有所减轻,大便成形,舌苔厚腻得到改善后,往往会在一次淋雨之后,或者一次着凉之后,或者一次熬夜之后,亦或是某个晚上无所顾忌的大吃了一顿之后……湿气又会卷土重来,如此反反复复,湿气就这样一直阴魂不散。

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有一个针对湿气体质的祛湿办法,那就是使用红豆、薏仁、芡实、大麦、茯苓、甘草、橘皮、栀子这八味食材搭配。

很多人或许会质疑:这个祛湿的办法我用过啊,为什么效果不大或者没有效果呢?那请先问问你自己:你坚持了多久?1周?半个月?1个月?肯定都不会超过2个月就不了了之了吧?

任何调理的办法都不是立竿见影的,调理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益渗透的过程,至少需要坚持2个月以上才会效果。但每天要用八种材料煲汤或者煮粥,而且要连续2个月以上,相信没几个人能坚持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用了这个办法却没有成功的原因。

如果告诉你,现在有一种用这八种材料做成的茶包,每天只要早晚各泡上一包,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改善,你还觉得难坚持吗?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每天早晚喝两杯茶就行,这也太容易了!可现在卖的红豆薏仁代餐粉,携带、冲泡都没那么方便,而且材料没那么齐全。真的有这么方便的祛湿茶包吗?

真的有!今天就给湿气体质的朋友们隆重推荐这一款——红豆薏仁芡实芡实颗粒。它是山东卫视《大医本草堂》栏目指定商品。

伟博红豆薏仁芡实颗粒固体饮料驱湿茶养生茶代用茶淘宝¥49购买已下架

红豆薏仁芡实颗粒出自名医组方,祛湿快、很、准!每天只需三分钟,冲泡一包红豆薏仁芡实颗粒,就能轻松祛湿。很多人连续吃了1个月,湿气症状明显缓解,连气色都好了许多!

采用了中医里药食同补的原理,在红豆、薏米的基础之上,选用芡实、鱼腥草、荷叶、茯苓、栀子、橘皮、大枣、蜂蜜9种道地食材,科学配伍,使其性质更为温和、平性,可长期食用;又有健脾、益气、温中、理气、祛湿之效,可全面调和五脏六腑,根除湿气的同时修复受损。

薏米:利水渗湿,健脾胃清肺热止泄泻

红豆:行血补血,健脾祛湿,利水消肿

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鱼腥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固精消肿

栀子:清热利湿、清肝明目、消肿止痛

橘皮:健脾开胃、理气消食、燥湿化痰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蜂蜜:益气补肾、滋补肠胃、改善睡眠

这款茶包不含任何添加剂,特殊工艺磨粒使各种食材的营养价值在茶水中充分释放,吸收利用率更高,效果更胜于煲汤、熬粥。

最为关键的是,这款茶包不是普通的茶品企业生产的,而是由GMP药企研发生产的,完全是用做药的标准来做茶,从选料到配比到包装每一步都要求严苛,精益求精。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喝的安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