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又兴起了一波“食物致癌风”的传言,有报道称“某些食物其实是含有致癌物的,之所以现在癌症这么高发,就是因为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这些食物,使*素在身体内日积月累”。
一些浏阳人爱吃的蔬菜
竟被打上“致癌标签”!?
传言
一
鱼腥草有肾*性和致癌性
鱼腥草又称折耳根,作为食物一般以凉拌为主,是重口味蔬菜的代表。
除了作为食材,鱼腥草浑身都是宝,对上呼吸道感染、乳腺炎、尿路炎症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将鱼腥草切碎放入鼻孔内,还具有通窍缓解鼻炎的作用。
但传言却说: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有肾*性和致癌性。
马兜铃酸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1类致癌物,而马兜铃酸进入人体后其中一种代谢产物是马兜铃内酰胺-I,同时也存在于某些植物中,但是这两者并不可等同。从鱼腥草中检测出来的马兜铃内酰胺总含量含量很低。
所以,“鱼腥草具有肾*性”有一定的数据支持,但这并不能认证“鱼腥草致癌”。
传言
二
红凤菜有肝*性,且致癌
红凤菜是中国传统的山野菜,别名:红菜、补血菜(台湾)、木耳菜、血皮菜等。其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食用。
红凤菜含丰富的营养,具有清热、消肿、止血、生血的功效,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品。
但传言表示:红凤菜含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有肝*性,且致癌。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确实具有一定肝*性,但其并不属于1类致癌物。
而且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在高温缺水的环境下会被大量破坏,所以把红凤菜炒熟吃并不会致癌。
传言
三
蕨菜可致中*,还有致癌性
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
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
但传言说:吃蕨菜会中*,还有致癌危险
据了解:蕨菜中含有的原蕨苷被确认是2B类的致癌物,但原蕨苷是为了保护植物不受外界袭击。而且原蕨苷的致癌性体现在增加癌症风险,并不是吃了就会得癌症。
新闻提醒
总之,传言不可尽信!但不认识、不熟悉的野菜,不要采,不要吃!任何事物最好烹熟后食用,一旦出现饮食后不舒服,一定要立即就医,记得带上还没吃完的食物,方便医生辨别哦!
最后附上科普小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来源:人民日报、食事求是
责编:江卉
编审:陈江周开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