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的好 http://m.39.net/pf/a_4661155.html一个折耳根控闻听折耳根有*副作用,自己的耳根立马自软骨处咔咔作响,立了起来,不复再“折”。给我留言的是段宏宇,半个老乡,凤凰周刊记者,同行。当今记者受到*治与自媒体的双重挤压,有种里外不是人的感觉,但记者生涯中训练出来的辨析能力,还是让这个群体拥有较大的公信力。我常在朋友圈里感受到记者之间的信任,尽管大家交流不多。资讯真假难辨,人人互疑,记者间互信的感觉弥足珍贵,也是相互支撑着向前的信心和力量。
因为可能致癌,小段说他“忍痛戒了”折耳根。我回了一句“怎么可能戒掉”?可见我多么贵州,多么西南。但我得开车出去办事,顺路去海边看了一眼躲在一个浅浅石洞里的章鱼宝宝。那是一个把自己藏得很安全的小家伙,三个在海边溜达的希腊小伙子也没把它鼓捣出来。但它是否能永远这么幸运就不好说了,因为章鱼是希腊人最喜欢的食材之一,其程度不亚于西南人之于折耳根。《新概念英语》里有一篇课文名为“我之蜜糖,彼之*药”,讲的是人类口味的差异,地中海章鱼,例子之一是也。
我们刚到希腊的时候,我家儿子遭到同学的嘲笑。“哈哈,你们中国人吃狗肉!”处于具有进攻性的反叛期,孩子们打起嘴仗来从不知轻重。但我家这个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即反唇相讥:“哈哈,你们希腊人吃蜗牛!”同学立即噤声,儿子很得意地告诉我。在菜谱里,蜗牛毕竟要比章鱼腹黑很多。看到章鱼宝宝时,我一下回想起这件事,忍不住要笑:折耳根的情况差不多,基本上,爱这道菜的人,跟恨它的人一样多。
回来我开始上网查资料。最先找到方舟子那一篇。这一段可加粗:“马兜铃科的草药含有一类可怕的物质,叫马兜铃酸,能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并能导致上尿路上皮癌。无数人因为服用马兜铃科草药而得了肾衰竭和上尿路上皮癌。马兜铃酸在人体内代谢成马兜铃内酰胺,进而与DNA结合,损害肾脏细胞和诱发癌症。鱼腥草不是马兜铃科植物,不含马兜铃酸,但却含马兜铃酸的代谢物马兜铃内酰胺。实验表明,马兜铃内酰胺也能对肾脏细胞造成损伤并诱发癌症,其细胞*性甚至比马兜铃酸还强。”看来,马兜铃酸、马兜铃内酰胺是关键词。
查马兜铃酸,有一篇重量级的文字不可忽略,那就是新华社记者朱玉年写的《龙胆泻肝丸,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当年朱玉因这篇报道多次获奖,年上了“感动中国”,我依稀还有印象。她在这篇报道中揭出了中药里广泛存在的*素:马兜铃酸。“……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关木通、广防已、青木香、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朱砂莲等。值得注意的是,资料还提示,长期小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不但可以导致慢性肾衰竭,而且还可能致癌,尤其是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癌症,如膀胱癌、肾盂及输尿管癌。”
再看其他资料,不仅大陆,比利时、台湾省等也都出现过因马兜铃酸引起肾衰竭的病例。马兜铃酸的*性在医学界已有定论。但是,折耳根里不含马兜铃酸。折耳根只跟马兜铃内酰胺有关联。这是折耳根控最关心的问题。
这就查到了另一篇文章:烧伤超人阿宝的《马兜铃酸,躲藏在国粹中的恶魔》。其中资料引证跟方舟子的大同小异。烧伤超人阿宝?这个名字有意思,且不像朱玉和方舟子那么如雷贯耳。顺手查作者,牵出一则狗血新闻。医院烧伤科大夫,网红,一次在藏獒咬小孩事件中,因替小孩辩护,招致爱狗人士围攻,后者居然把阿宝咬伤——看样子爱狗需适度,不然行为举止有可能犬科化。不知为何,中国的网红们,特别容易卷入狗血剧情中,比如方舟子,先跟肖传国狗血,接着跟韩寒,一出未谢幕,另一出已鸣锣开场。最反逻辑的当是新近和菜头跟王五四就疫苗问题上演的这一幕,狗血指数爆表。
网上比较专业的是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上的一篇论文,第一作者为李彪,工医院肾内科。在这篇题为“马兜铃酸I及马兜铃内酰胺I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差异”的论文,看起来很专业,对我这种文科生简直是酷刑,但还是咬着牙硬着头皮读了下去。
过程不说来折磨大家了。论文结论是这样:“在相同浓度情况下,AL-I虽与AA-I同样具有促使TGF-?1、FN分泌以及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其作用均弱于AA-I。本研究结果表明抗TGF-?1的特异性中和抗体不能阻断AL-I诱导的细胞凋亡与FN的分泌,提示AL-I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与AA-I有所不同,可能是通过非TGF-?1机制而发挥作用。由于在AAN患者的肾脏及肿瘤组织中可以检测到马兜铃酸与DNA形成的加合物,主要为AL-I与DNA的加合物,因此,AL-I导致细胞凋亡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可能存在细胞核内的调控机制,是否与AL-I与DNA的加合物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真是头大。翻译一下,AL-I是马兜铃内酰胺,AA-I是马兜铃酸,AAN患者是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略过太专业的TGF-?1之类,我们看到,马兜铃内酰胺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与马兜铃酸有所不同,如果我没有理解错,是弱于马兜铃酸的。即使谈到了患者“肾脏及肿瘤组织中可以检测到马兜铃酸与DNA形成的加合物,主要为AL-I(马兜铃内酰胺)与DNA的加合物”,但马兜铃内酰胺“导致细胞凋亡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可能存在细胞核内的调控机制”,是否与马兜铃内酰胺与DNA的加合物有关,李彪说,值得进一步研究。
从李彪的论文里,看不出方舟子和阿宝类似“马兜铃内酰胺也能对肾脏细胞造成损伤并诱发癌症,其细胞*性甚至比马兜铃酸还强”的结论,否则西南地区肾病患者数目也得爆表吧?但要把折耳根胡乱上升到医药的程度,则纯属另一码子事,比如资料也记载,过去曾有人用折耳根治疗肺炎,后来还有人试图用来治疗非典,在我看来都比较呵呵了。
总之李彪的专业文章相当损耗脑细胞,因此科普写作者任何时候都是大众所需要的。我最后去读一些轻松的东西。其实折耳根不为中国西南所独有,印度、越南、日本、韩国等比较潮湿的地方,都有适合其生长的土壤,当地亦不乏人将之做食材,有的取根,有的食叶,有的生吃有的炒熟;日本人则把叶子晒干用来泡茶喝,据说目的在于“排*”;韩国人,不意外地,将之用作美容产品。
说了这么多,我发现“折耳根致癌”一说,暂时没有特别过硬的医学实验作为支撑。具体到我,一个满世界游走、视小吃为乡愁的人,完全戒掉折耳根是不可想象的。我可以完全不负责任地告诉你,只要回国,我一定会找机会大啖折耳根。事实上,母亲听说我要回去,立即会去远一点的超市,买一把放在冰箱里;弟弟更是要带我到能吃到折耳根的饭馆去。我一、两年才能回去一次,不放纵自己的食欲一把,剩下的时间,如何度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