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这里,都是福州人写下来的福州凉茶方子,适合福州地气。雷雨潮湿天气容易中“阴暑”,挑个对症的方子,你也来煮一锅福州的老凉茶吧!
老妈有个“去痘茶”N林键(闽侯·荆溪)上大学那会,每到期末,大家就开始头悬梁、锥刺股的复习生活,泡面就成了宿舍熬夜的必备品。炎热的六月,酷热难耐的天气加上紧张的学习,加上容易上火的泡面,一场大考下来,几乎全班同学都冒出了青春痘。例外的只有我,因为我老妈有清热降火的独家秘制凉茶。每次开始挑灯夜读之前,我都会熬上一大锅的独家秘制凉茶,跟舍友们一起分享。有了我,整个宿舍的室友的老妈们,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上火了。好事传千里,很快大家就知道我宿舍有这么个秘密武器,纷纷来讨要。根据我妈提供的凉茶配方,同学们都到校门口的中药铺抓药。刚开始,一副凉茶也就1块多,因为抓药的人蜂拥而至,中药铺老板坐地涨价,3块,5块,10块,最后涨到了20块,宰学生眼睛都不带眨的。好啦,这里跟海都读者免费分享下我老妈独家秘制凉茶的配方:金银花6g,菊花5g,大青叶5g,贯众5g,甘草1g。这个暑假,大家一起“战痘”吧!
外婆给我喝白毛藤N高嵩(福州·五四路)我外婆是地地道道的福州人,医院药房任职。退休后,外婆在自己家的后院种植了各式各样的中草药,最多的是白菊花、夏枯草、白毛藤等。我从小就内火旺盛,手心发热身体易出汗,到了酷夏,好动的我玩一会就汗如雨下浑身难受,常常中暑。这时,外婆种植的草药就派上了用场,她自制白毛藤凉饮,功效是清热、去湿、解*。大致做法是,将白毛藤摘下少许,洗干晾晒去除杂质后,剪成小段置于熬药用的瓦罐中,再加入大量清水,用中火慢慢煎熬,直到煮沸完成。这里有个小窍门,可以在熬制草药的同时加入一小勺细米,听外婆说,这样能更好的促进草药溶解消化。最后将熬好的凉饮倒出装在大碗里,放在厨房的大缸里冷却,在午后时分倒出一小杯喝下,全身舒爽暑热全无。外婆自制的另一道凉茶,是专给大人消暑的:主要原料是白菊花和夏枯草,做法也不复杂,先将白菊花和夏枯草按照4:6的比例配好,洗净后浸泡一会时间,再放砂锅加水烧煮,水量以没过草药为宜。水烧开后,改为小火煮30分钟,凉茶冷却后亦可加入少许冰糖调味。这道凉茶可以明目清火降脂降压。暑假的鱼腥草N稻田(福州·江滨大道)我的童年暑假基本上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在闽侯桐口,走出家门沿着弯曲的小路步行上十来分钟,再穿过铁路,就到了山里。山里长满了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野草。一到夏天,外婆就经常带着我,拎着个竹篮,钻进山里采一些草药,其中就有鱼腥草。外婆说,鱼腥草虽然有些鱼腥气,味道也稍微有点涩,但用它熬凉茶,大夏天喝一喝,清热解*。所以,每次进山里,外婆都会采回一大竹篮的鱼腥草,先用从家门口水井里提上来的清凉的井先把鱼腥草清洗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杂质,然后才抓一把熬制鱼腥草凉茶。洗净的鱼腥草放入锅里后,烧开呈褐色,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半小时,放入适量的冰糖。鱼腥草茶放温后就可以喝了,甘香微苦,多喝几次就习惯了。剩下的鱼腥草,外婆用剪刀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然后再均匀地平铺在竹篓上,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备用。前几周,我去了一趟外婆家。临走时,外婆让我带上一大袋已经晒干的鱼腥草,让我有空熬一熬,喝一喝。
竹叶尖平肝火N珍惜(福州·道山路)夏至一到,我家就要开始煮凉茶给孩子喝。我家的凉茶,用的是竹叶里的尖尖的那部分嫩叶,每天清晨到河边竹林里摘些,洗净用清水煎煮。我家为什么喝竹叶尖呢?这还是因为孩子。女儿小时候,每晚睡到半夜经常咬牙,一边“咬牙切齿”,一边流口水,枕头都湿了一大片。而且还咬的咯咯响,把大人都吵醒了。摇醒也不管用,一会儿睡着了继续咬牙。一个晚上折腾好几次,全家都睡得不安宁。后来看了中医,说,这是肝火旺,教我们清晨去采一些竹叶尖煎水当茶,喝了平肝降火。我们遵医嘱采叶煎茶,放凉了喝起来,有点淡淡的竹叶的清甜,过了十天半个月,孩子晚上果然睡平稳了。这以后,全家都跟着喝上了。竹叶尖就成了每年夏天家里的常备凉茶。
桑叶汤升级版N陈新(福清·海口)
我家门前有一棵很大的桑树。有一天,母亲偶然听到一个过路人说,这么茂盛的桑叶不摘下烧凉汤喝,真可惜啊!路人还说,桑叶不仅能清热消暑,而且还能养肝明目、降血压、降血糖。母亲听了,就摘了几片大桑叶,烧了一锅汤。桑叶汤喝起来清香可口。喝了一段时间的桑叶汤后,母亲说,眼睛真没有以前那么干涩了。于是,桑叶汤就成了我家的消暑专用品了。
后来,经过改良,桑叶汤升级了,成了“桑叶菊花枸杞汤”。每一锅添加白菊花枸杞各10克。做法也很简单,三种材料洗净扔在锅里烧滚就可以。这几年常用电脑前的我,也感受到了桑叶菊花枸杞汤的好处:既明目又消暑。天再热,有了桑叶菊花枸杞汤,我们全家可都年年平安度夏呢。
克痱子独门解药N林文玉(福州·新港里)10岁那年暑假,我满地疯跑,大中午举着带蜘蛛网的长竹竿,到柑橘林里粘知了;下午四点多,暑热未消,就滚着铁圈横穿三四条街。暑天疯玩的结果是:鼻尖上冒出一个半白半红的疖子,前胸后背都长满密密麻麻的痱子,红红的,硬硬的,摸上去像荔枝壳。白天痒得直挠,晚上身上像火烧一样,睡不着觉。老妈痛骂之余,让我喝六一散泡的水、喝冬瓜皮熬的汤、涂痱子粉、抹万金油,可是,全不能止住那针刺一般的奇痒。愁得长出白发的老妈到处打听,终于寻到妙方:外搽焯空心菜的汤,内服一种甜丝丝的“糖水”。在内外夹攻之下,我的身上清凉起来,嚣张的痱子节节退却,软了,白了,稀了。终于,前胸后背又光滑如初。痱子退了,可我又想再长些痱子了——只有这样,老妈才肯再熬些神奇好喝的“糖水”啊。老妈说,那是一种叫“茅根”的凉茶熬的,必须托人到乡下买。我还记得,那“茅根”粗细如煤油灯的灯芯,一节褐色一节白,样子特别。它的疗效也特别——那年直到白露,我再也没长出一颗痱子。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