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六一rdquo前后是高 [复制链接]

1#

疱疹性咽峡炎在每年5月~8月是高发期。

今天来讲解一下预防、治疗和恢复全过程家长应该怎么做,建议大家收藏好这份指南,也推荐给身边的家长。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A型和肠道病*71型。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很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儿童聚集的场所快速传染。

孩子一旦感染病程是很痛苦的,有两个最为典型的症状:发烧,持续几天的高烧;喉咙痛,口腔咽峡部会出现疹疱,疼痛感剧烈。

症状

本病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发热:

常为急剧发热,体温可达到39~40℃,发热可以持续2~6天。有些宝宝会因为高热导致惊厥。也有部分宝宝只表现为轻中度发热。少数宝宝合并细菌感染发热会经常反复。

2、咽部:

咽部充血明显,病程初期可见上腭鲜红色小红点,很快舌咽弓、软腭、扁桃体、硬腭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周围有红晕。1~2天后疱疹溃破成*白色溃疡。

3、咽痛:

小宝宝不会诉说,会因咽部溃疡疼痛而不愿吞咽、常哭闹拒食、口水增多、流涎;大宝宝会诉咽痛。

4、消化道:

部分病例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

疱疹性咽峡炎,就是“湿热”简单说,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病机是:湿热阻滞加上外感风热。“小儿咽喉生病者,由风*性热博于气血,随其经络虚处所著,则生其病”——《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咽喉总论》。风热外感引动脾胃蕴热,火热上炎熏灼口舌,继而出现疱疹或溃疡。因此每年5~8月,暑湿盛行,疱疹性咽峡炎就会大流行。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就是围绕清热、解*、祛湿。但是在预防、治疗和病后恢复过程中,针对儿童的体质特点,重点是不同的。预防上不是“清热祛湿”,而是“消积祛湿”,且不可过度“清热”。在预防疱疹性咽峡炎上,很多家长甚至医生会给孩子“清热祛湿”,其实效果并不好。因为儿童的体质特点是“脾常不足”,而清热多用寒凉的药物,寒凉伤脾,喝太多清热的凉茶孩子的脾胃会更差。脾胃一差就不能很好的运化水湿。反而是更容易生湿,更容易化热。所以频繁的清热,反而可能越容易中招。(注意:如果孩子明显的湿热表现,可以短期针对性的清热。但频繁清热来作为保健预防,是不合适的。)儿童的预防应该从消积着手,只要不积食脾胃的状态就比较好,运化水湿的能力就好。对孩子来说,积和湿往往是兼夹在一起的,不能分开。消积的过程也就是祛湿的过程。具体做法:这段时间要孩子不感染疱疹性咽峡炎,除了让孩子戴口罩勤洗手之外,家长每周可以给孩子喝1~2次新三星汤+保济口服液,基本上就能很好的预防。一旦中招,怎么让孩子好得快?如果孩子中招,就要清热、解*、祛湿。家长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好得越快:每天用10秒法检查孩子舌苔和口气的时候,加一个动作——查看孩子咽喉部。如果孩子当天咽喉部很红肿,那么就要尽快干预。如果发现白色的小点或者溃疡点,同时孩子有些发热的表现,那么也要马上干预用药。中成药副作用小,可以选用这些药:中成药的副作用相对是要小很多的,临床对证多用清热解*的中成药。可以选用金莲清热泡腾片、蒲地蓝口服液、双*连口服液、抗病*口服液、复方鱼腥草颗粒、克感利咽口服液等清热解*的中成药。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以及药品说明书给药,3岁内孩子具体用药用量需遵医嘱。高烧不退,3个方法辅助退烧:1、小宝宝可以先用小儿推拿的方法来辅助退热:清天河水+退六腑。可以两只手同时做或交替做,一般能够退0.5-1度。但是孩子过一段时间还会再烧,可以继续做。能不用药辅助退烧是最好的。2、如果小儿推拿退热效果不好,可以用退烧药:美林或泰诺林。根据说明书使用,同时注意补充水分。3、用三豆饮和食疗粥辅助退热。如果孩子的湿热没有清除,即便用了小儿推拿或退烧药暂时退烧,也会再反复高烧。所以除了用药,可以用三豆饮和食疗粥来积极清热祛湿,同时补充水分,帮助孩子真正退烧。三豆饮是扁鹊的名方,临床上多用此方来防治豆疹、疮*。病程中孩子喉咙痛难进食,饮食要选择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清热的食疗粥可以选用腐竹粥、白扁豆粥、米汤等。溃疡期,喷喉缓解孩子喉咙疼痛:孩子喉咙痛,可以给孩子用开喉剑喷雾剂喷喉咙,清热解*,消肿止痛。

-THANKSFORREADING-

希瑞干细胞综合整理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