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菜秘史博物志
——点击此处播放音乐——
余增福先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妻不孝,虐待双目失明的老母。老人患重病,高烧、咳嗽、咳血不止,夫妻俩视若无睹。邻居看不下去,送来一条鱼给老人补身子,二人背地里连鱼带汤吃个精光。由于怕事情露馅,便上山采一种有鱼腥味的野菜,煮了谎称是鱼汤,母亲信以为真,喝了病就好了,人们听说后纷纷谴责他们,却也重视起这种野菜。
蜀人的麻辣侧耳根
鱼腥草,俗称臭蕺。“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古代江南吃货好这口,但在家乡知名度并不大,可能是不习惯其腥味,才叫臭蕺?说来有趣,我真正吃上瘾却是在重庆,巴蜀一带谓侧耳根,好客的主人十菜九荤,且油味重,一时举箸不下,颇为尴尬,见一旁有盘红油拌的侧耳根,一尝胃口大开,一扫而光,之后顿顿吃这个,竟越吃越好吃,懒得碰别的菜了。
故乡的蕺
关于鱼腥草之药膳功效,各地有类似的说法。宋元之交,大雨滂沱,闽江泛滥,两岸人民流离失所,灾后瘟疫流行,岐*乏术。有个水口村民说:“我家后门长满臭蕺,喂给猪吃,猪都不生病,我们吃了也不拉稀,大概可以治病吧。”邻人将信将疑,于是也挖来吃,果然好转。消息传开,上下游人畜就吃鱼腥草好了。自此人们倍为珍视此物,且越吃越好吃了,做法也越来越讲究了,认为可以抗菌消炎、清热解*、通淋利尿、健胃消食,一直吃到今天。
青枝绿叶,蕺子花开
鱼腥草在南方称“蕺”,据说与越王勾践有关。勾践为吴王击败,被迫求和,携妻子大臣到吴国为奴。一次吴王生病,勾践用范蠡计,入宫问疾,尝吴王粪以诊病情,吴王感动,赦之归。《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称“越王从尝粪恶之后,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乱其气。”归国后,勾践因此常往蕺山采蕺,后此山遂名“蕺山”。此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以三千越甲吞吴,成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如今蕺山还有蕺草,也称“岑草”。
蕺山越王采蕺处
北宋状元、名臣王十朋也曾写到此事,其《咏蕺》诗云:“十九年间胆厌尝,盘馐野味当含香。春风又长新芽甲,好撷青青荐越王。”我十六年前登蕺山,也诌一小诗记之:“壮士弹铗去,霜清草木凋。越君悬胆起,吴宫梦未央。”世间万物真不可思议,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却深刻地改变了历史进程,而这种改变也作用于事物本身,导致山野之物也被赋予独特的人文品质,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
作者:欧阳瑾
一个村庄的记忆,一座古城的往事
乡味系列回放
《鸡肉菇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
《父亲的生日,故乡的长寿面》
《故乡的年味,母亲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父亲的味道》
《菌都古田》
《光饼身世》
《闽茶四灵》
《米兔,Metoo!》
《忆苦思甜说苦耶》
《世上最好吃的醋》
《君子不可一日无竹》
《苦笋为什么是苦的》
《你吃过“唐僧肉”吗》
《不吃太平燕怎么过年》
《一株天真烂漫的芥菜》
《被中国人吃掉的倭寇》
《一根薯藤养活几亿人》
《空心菜为什么空心?》
《端午节干嘛吃乌贼?》
《“粪寮花”的美丽传说》
《恨菜:可歌可泣的母爱》
《三月三畲家蒸食乌米饭》
《洋溢在童年里的鼠麴粿香味》
《神了,福建人!雷公都敢吃》
《红粬:濒临失传的世界非遗》
《蕨菜,如何被中国人吃出气节》
《跟我走吧,最后一颗鱼丸给你》
《鼎边糊:福建无人不知的美食》
《端午节:俎豆陈馐醴,心香祭先贤》
《世间仅有一座遍地流淌诗歌的山岭》
《生活是一门艺术,好日子是巧妇过出来的》
EXPLORE
寻隐者
一个有性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