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药无贵贱,愈病者良”,讲的是万事万物,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论益气固表,人参不及*芪,论平补五脏,*精优于阿胶。临床中有些药简、便、廉、验,如鱼腥草、青蒿、蒲公英、穿心莲等尤其适合畜禽经济动物开发使用。
出身贵族
关于鱼腥草的记录,最早记录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经中记载:“名为析蓂(mi)子,又称蕺(ji)菜,味辛,微温,主明目,目痛泪出,除痹,补五藏,益精光。久服轻身、不老。一名蔑菥,一名大蕺,一名马辛。生川泽及道旁。”可见鱼腥草*性小,可久服,属药中上品。
贵族隐士
《神农本草经》之外的其他名典籍如《伤寒论》、《温病》中该药物反而少见,倒是在民间偏方或民间医案中频繁出现。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民间用于治疗肺痈、肺炎、肺瘤等呼吸道疾病,也有用其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蕴结膀胱等。在南方如两广、云南等地,更是有把鱼腥草当做凉菜食用的习惯。中原地区也有把鱼腥草当做夏季消暑下火的凉茶饮用。俨然是最普通的植物,就如一个高人隐于闹市,人人熟识,却并无显名。
初遇挫折
年,养殖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家禽的呼吸道病肆虐大江南北,而没有质优价廉的药物可以使用。有四代中医世家传承的崔老师,带着门徒,翻遍典籍,走访山村里的老郎中、老兽医,最终选定了鱼腥草、蒲公英、川贝、半夏等几味药材。但这些药材是否能在规模化养殖场凑效,还需要事实验证。
几番试验下来,发现半夏、川贝效果倒是不错,但价格太贵,用不起。鱼腥草的效果并不佳,与郎中们描述的神效不符,不能快速解决家禽感冒引起的呼吸道问题。几经分析,都没有找到原因。研究团队几乎就要放弃这个“徒有虚名”的药物了。
柳暗花明
实验停滞,一个参与实验的同事阿文(化名)回老家帮忙麦收并探望家人,回来强烈要求重新开始实验,他说找到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原来他回家看到家里人还在用鱼腥草(狗腥草)煮水当凉茶用,他就帮忙煮水,谁知道他煮的水给农忙的家人喝,结果他一个叔叔说他煮的水味太淡,不舍得放料,他就问煮一壶水要放多少狗腥草,结果发现他放的料并不少,还略多。但为什么他煮的水淡呢。最后他奶奶问他是不是煮的时间太长了,煮狗腥草要把水烧开,放入干的狗腥草,烧一把火就行了(他说的烧一把火大概也就是煮3分钟左右)。他一下子明白了,他习惯性的认为这是干的植物药,要多煮一会,他煮了有十几分钟,所以把味煮没了。狗腥草用的多是茎叶,里面的有效成分是具有挥发性的,久煮会散失掉。而试验时制备的鱼腥草口服液,他都按常规生产工艺煎煮2小时,岂不是什么都没了?
接下来,按他的建议,重新设计提取方法,低温蒸馏,再重新实验,这次鱼腥草果然发挥出了应有的功效,试验鸡场的老板说:“这个药还真中哩,管治病!”
世间扬名
就这样,确认了鱼腥草的功效,以此为君药,辅以臣药(板蓝根、*芩、连翘、双花等),就有了鱼腥草芩蓝口服液的最初组方。研发团队在组方确定后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再按照现代药理学要求进行药效学研究、*性试验、临床扩大试验等,最终经过近3年的努力,被农业部评审通过为国家三类新兽药。这意味着这个以鱼腥草为主的组方,其有效性、安全性被国家权威部门认可,可以在养殖临床广泛应用。
新兽药证书一经颁发,很快转化为产品,迅速在市场上得到了认可,其销量以年翻2翻的速度增长。阿文把这个曲折的过程告诉奶奶后,奶奶笑着要求阿文也给她发奖金,说她也为这个产品的研究做了贡献。
村里人说这么个腥巴巴的狗腥草还真是出名了。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个鱼腥草本就是个“高人”,只是一直隐于世间,默默造福人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