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工
晓童
香港人对煲汤的迷恋实在太让人景仰。西洋菜猪骨汤、霸王花猪肉汤、无花果瘦肉汤,光听名字,就觉得好奇。如果你与一个正宗的香港人为伴的话,出去吃饭多半要先点一个汤,遵循“先喝汤后吃饭”的原则,到了他家也一定会用自家煲的汤来款待你。而且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会和一个养生专家一样,给你讲解这个汤如何做、里面的什么调料有怎样的功效,对于何种人最为适合等等……来过香港的人,都会对香港人会吃、会保养、懂养生的特点大为赞叹。因为在这里煲汤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这里的物产十分丰富,无论是煲汤常用的五谷杂粮、飞禽走兽,还是药食本草,都应有尽有。当然,香港人对于这些食材的功效和性质大多了如指掌—这可不仅仅限于那些上年纪的人们,许多年轻人也是绝对的行家。香港人煲汤,一是讲究食材的搭配,那些汤名里的食材,好多是我们从未想过的搭配,如无花果瘦肉、椰子鸡汤、薏米瘦肉。二呢,则是讲究煲汤的器具和火候,广府人喜欢用陶砂锅煲汤,一锅靓汤,至少要花上两三个钟头,煲汤的火候,讲究“沸而不滚”。香港人喝老火汤的历史由来已久,有句俗话:“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其实这与香港湿热的气候密切相关,而且汤的种类会随季节转换而改变。长年以来,煲汤就成了香港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与凉茶一起成为这里饮食文化的标志。先上汤,后上菜,几乎成为宴席的既定格局。再说到煲汤食材,那也真是无奇不有,足够让你大开眼界,从瓜果蔬菜如鱼腥草毛桃榴莲壳到飞禽走兽如水鱼蝎子蛇皮。只要是非生化有*物种大约都可以被扔进香港人的锅里。香港人煲汤遵循“煲三炖四”,即煲汤要3小时,炖汤得4小时。而这样的细火慢炖无外乎一个目的---滋补。正如《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中说的煲汤是“用食物来实现疗愈与养生”。说说适合夏秋季节喝的汤吧。一般来说,夏秋季节的汤,煲鲜味和清润一些的会比较开胃降火,选不肥不腻的肉料和清热祛湿干果(陈皮、罗汉果、无花果等)和瓜菜为原料。煲汤就像中国的中庸之道,把各种个性的东西,几种材料组合之后,它就会出来一个很柔和的,很舒服的调性。对于香港人来说,如果有什么是世间最可惜的事情,那可能就是一味好食材没有煲出一碗好汤来吧。
END
撰文:晓童
编辑:Mia
麻雀特工,和你一起认真生活!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