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已至,
大地回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鲀欲上时。”
春草蓬勃,江鱼肥美,
但是也有一些食物中*事件容易发生,
如何健康安全食用这些春季食物呢?
河鲀
在我国南方,河鲀与刀鱼,鲥鱼并称“长江三鲜”。其中,河鲀*性最强,每年3月到5月正值其产卵期,往往也是食用河鲀中*事件的高发期。
河鲀*素是一种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也是自然界发现的*性最强的神经*素之一。其*性稳定,经摄氏度、8小时炒煮及盐腌、日晒等均不能被破坏。目前对于河鲀中*尚没有特效药物,而且河鲀中*发病时间快,死亡率高。需要注意的是,河鲀*素不仅可以存在于河飩鱼,还有蝾螈、蟾蜍、多棘槭海星、云斑裸颊虾虎鱼等。在我国引起河鲀*中*的食物主要是河鲀鱼类。食用含有河鲀*素鱼类,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需要符合两个关键条件:一是只能食用可准确受控的养殖河鲀鱼,我国目前仅有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两种河鲀鱼可养殖;二是由专业人员严格执行特定程序加工制作的熟河鲀鱼。
消费者应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做到不购买、不食用河鲀活鱼、未经加工的河鲀整鱼及无合法资质的河鲀鱼制品。慎重选购正规经营企业销售并经加工制作后的河鲀鱼,或在规范经营的餐馆适量食用,不能自行制作并食用河鲀鱼。其它含有河鲀*素的动物,由于食用安全风险非常高,建议消费者千万不要自行捕捞、食用。特别是在海边不要捡食废弃的鱼,不到路边或市场上购买不认识的鱼类。一旦发现违法加工经营河鲀鱼的情况,可以拨打投诉举报,或向有关监管部门举报。若因误食河鲀鱼及其制品而出现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中*症状,医院救治。
野生蘑菇
三月惊蛰,气候温和,万物复苏,自南向北开始长出野生蘑菇。我国野生蘑菇广泛分布于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磨菇种类繁多,超过36万种,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0多种,但*蘑菇也达多种,其中含剧*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种。目前,还没有简易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的科学方法,依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并不能保证避免误采误食野生*蘑菇。所以,户外踏春郊游时,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的野生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不能放松警惕,特别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绝不要轻易食用。
野生蘑菇
野生蘑菇
不同种类的*蘑菇所含*素不同,引起的中*症状也不同。野生蘑菇中*的表现有:胃肠中*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肾衰竭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光过敏性皮炎型等。其中,胃肠中*型最为普遍,肝脏损害型致死人数最多。一般误食*蘑菇后,最短在10分钟最长在6小时~12小时后发病。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中*症状,要马上催吐,并立即送医。
生产经营者在加工、售卖野生蘑菇时,应做到不采集、不加工、不经营不认识的蘑菇,要确保在加工经营的蘑菇中,没有混入有*蘑菇。否则,要承担相应的经济与法律责任。
野菜
野菜,是指可以作为蔬菜或用来充饥的野生植物的统称,广泛生长于自然环境中。与栽培蔬菜相比,野菜含可有更加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及*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许多野菜本身就是药用植的物,如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等。也有些野菜与有*植物很相像,容易误采误食中*,严重的危及生命。因此,对不熟悉的野菜,公众不要采摘,避免误食有*野菜。
野菜
在采摘熟悉的野菜时,不要在环境可能污染区域采的摘,如化工厂、垃圾填理场,污水沟、公路等周边区域。后同时,采摘时要注意保护生态,不要过度采摘同一区域的野菜;有些野菜有根,采摘时不要连根拔起,这样以后野菜还能继续生长。
消费者如需购买野菜,应到正规超市或菜市场选购新鲜野菜,并保留购物凭证,不要在路边摊贩或流动摊位购买。野菜的食用方式有多种,可凉拌、炒、蒸、煮,还可以做馅、做汤等。食用野菜之前,要摘净去腐,充分清洗部分野菜有微*,需经过浸泡、水焯等去*处理,在炒熟煮透后才可食用。
食用野菜重在尝鲜、品味,不要贪吃。按照现代营养学食物分类,野菜属于蔬菜类。各种药食同源的野菜具有不同功效,如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小蓟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消痈的功效。多数野菜性凉,特别是苦味野菜,易伤牌胃。如喜欢吃野菜,应根据野菜的不同功效,结合自身体质及地域、时间,有择地适量食用。老人、婴幼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等人群,尽量不吃或少吃野菜。食用野菜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催吐,并携带剩余野菜和取吐物就近就医。
来源:温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