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茂臻回应国少仅51人可选 叹踢球的孩子都在哪里
昨日,中国U16国足(国少队)从乌鲁木齐出发前往伊朗,备战本周日开始的亚少赛决赛阶段比赛。U16国足将在9月23日、25日和27日先后迎战同小组的叙利亚、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印度三支球队。 球队主教练宿茂臻为球队定下的目标是进入前4,取得世少赛资格。不过,这个目标对于这支国少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这支球队组建时,全国适龄的注册球员仅有51人!本应是1996年出生球员为主的球队,主力阵容中有一半都是1997年出生的,球队被迫以小打大,这支球队堪称中国足球史上最尴尬的国字号球队。宿茂臻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极其愁苦地大呼:“踢球的孩子们,都在哪里呀? ”非奥运年龄段不受重视 这一次,国少全国选拔居然只有51人可选,这在以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实在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也是一个无奈的悲哀。除了中国足球目前江河日下的大环境之外,本届U16国足不属于奥运年龄段,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以往中国的足球培养体制,偏重于奥运年龄段的选拔。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必然造成一个“年龄段断层”出现。这支国少队属于96年龄段——但当这批长到适合奥运年龄的22岁时,正好是2018年,这个时候距离2020年奥运会还有2年。可是到了2020年这批孩子又已经24岁,超出奥运限制的23岁。 同样,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无法参加2016年奥运会,因为那时他们才20岁,除了个别天赋突出的人以外,大都难以入选U22国奥队,2岁的生理差距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场上无法和对手有效对抗。 于是,这个年龄段的球员就比较尴尬。各地方也对这个年龄段不重视,很多地方甚至没有组建这个年龄段的梯队。因此,全国范围内无材可选,似乎也并不奇怪。 今年夏天,U22国足主帅傅博在组队参加U22亚洲杯时,他需要的90、91年龄段,全国可选人员也不足200人,当时傅博只能选入了一些93甚至94年龄段的球员,这一情况和如今U16国足招入近一半97年龄段球员完全雷同。 97年出生的郝海东之子郝润泽,就因此而跳级入选了本届国少。 无论是U22的200多人可选,还是U16的51人可选,这“难得一见”的窘状,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青少年足球现状的尴尬程度。青少年球员水平难以乐观 本支国少还有另一大尴尬,由于主力和替补之间水平差距太大,宿茂臻不得不强行带上一些有伤在身的主力球员出征。造成这种局面,也和选材空间小有直接关系。 另外,如今国内青少年足球水平的下降也成为一个整体趋势。从辽足俱乐部了解到,目前俱乐部内有一支95、96年龄段的梯队,大约20来名球员,从整体水平上看,还需要花很大气力进行培养,才有望产出零星几个能打上职业联赛的球员。而本次国少队中,没有一名来自沈阳足协或辽足俱乐部的球员,仅有两名球员是来自大连阿尔滨的梯队。 首席 高鹏相关女足选材一样困难 在上个月刚刚参加完女足世青赛的中国U19女足如今已经暂时解散,不过这一届的女足国青队,同样遭遇着选材上的困难。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女足运动的萎缩,地方上留着女足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全运会。这批孩子中,大都是年龄段的,只有个别人是1994年出生的。第12届全运会年龄段是年龄段,因此,这些孩子们并不被各地方省市所重视,这就造成了这批踢球孩子的数量急剧减少。 2010年殷铁生挂帅国青女足后开始选材,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可供他选择的只有不到55人。而这些人中间,真正能够在身体状态上能胜任一场90分钟比赛的,还不到30人。到了今年3月,国际足联要求上报参加世青赛的50人大名单,而报名单放到殷铁生的面前,他面有难色,因为他甚至连名字都凑不够50个。 首席 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