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钧甯的行李箱里,永远都有一双跑鞋,她喜欢在旅途中慢跑,用步伐丈量一座城市。
飞欧洲的航班清晨六点就到了,她不喜欢睡回笼觉,就去外面绕一圈。早上的空气中弥漫着经久不散的雾气,行人稀稀落落的。
奔跑中,路灯渐次关闭,天空亮了起来。
从前抵达一座城市,她会先看介绍,这里是什么,那里有什么,而跑步是眼睛的直观感受,印象更深,不再会有先入为主的评价,她将其视为一场城市探险。
有时会跑到一个早市,看叫卖的摊贩和采购的人群,她喜欢品尝当地的水果和蔬菜,买过格外好吃的树莓、桑葚和无花果。
那一年在昆明拍戏,她爱上了鱼腥草的味道,这是多数人不太接受的气味,她咬起来觉得很特别,一种独有的辛、腥气味,系在一段细长的根茎上。
她有一位云南的朋友,在上海开了一家咖啡,吃过这位朋友做的米线,她对这道美食念念不忘。于是之后只要点外卖,首先想吃的就是米线。点单时要多加配菜,木耳、豆芽和肥牛。“米线的口感好,很Q弹,它能入进咸味,和汤汁的味道合一,吃起来有灵魂。”
那什么是没有灵魂的呢?“我觉得是年糕”,她说,“吃起来粘牙,还会把嘴巴里的味道吸干。”
如果不做演员,她或许也开一家小店,白天做咖啡店,晚上变酒吧。
她是出门旅行要做攻略的人,在意吃的餐厅和住宿,“其他就随性,我喜欢乱走,过市井生活”。
宜兰有一些民宿是整栋的别墅,院子里挖个小湖,用水渠引来活水,岸边备有皮划艇。台南常老屋新建,外表保留老建筑的制式,内里结合中式与现代家具,她觉得住起来很有滋味。
曾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住过一家“超棒的”美食度假公寓,符合她对民宿的一切要求:有生活感,像回家一样,不需要金碧辉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厨房,锅具、调料齐全,因为她太喜欢做菜了。
“民宿最好玩的地方是,住进去的人会买一些锅碗瓢盆,或是补足调味料,走的时候留给下一拨儿客人,因为不想带走,也不想浪费。”
有一次在法国度假,她想做一点中餐,她去唐人街买了白醋、乌醋,“欧洲人用苹果醋比较多,所以要单买。炒菜放点老抽、生抽,出来的就是家乡味。”
张钧甯做饭是和妈妈学的,从小就在厨房里帮着搭把手,学了许多灶台之间的门道。上半年她也闷着出不去,天天在家煲汤,一锅老火汤要熬四个小时,熬到骨头里的油都渗进汤里。
她很会用鸡架,通常一锅鸡汤煮完鸡肉已经老到不能吃。她把鸡架骨先熬汤,熬完之后下鸡肉,滚汤煮熟几分钟之后,再用高温焖熟,让鲜味和汤汁都锁在肉里,吃的时候用生抽、蒜末、辣椒调一碗汁。
妈妈的厨艺是一个宝藏,今年她新学了红烧豆腐黄鱼,但最擅长的还是妈妈的拿手菜卤猪肉。
这道菜很费功夫,要用猪的前排肉、五花肉炖几个小时,录《锋味》时她就是用这道菜和谢霆锋比赛。从小吃妈妈做的菜,她嘴巴很会吃,人又很好养,既吃得大餐,也吃得家常菜。
每到一个地方玩,她都喜欢入乡随俗,买过本地有机食品,也挑战过沿街叫卖的零食。
去印度旅行之前,朋友劝告一定不要买街头的酸奶,很多大汉在郊区农场光着膀子徒手挤奶,鲜奶很快投入市场,卫生堪忧。她和姐姐不信邪,临上飞机买了一碗,回到家肠胃炎各自躺了一个礼拜。
拍戏工作时,一切就愉快得多了。来到巴蜀地区,她分别去吃重庆火锅和四川火锅,品尝不同风味的辣。最有口福的是青岛,每到开渔季海鲜品类繁多,她爱吃螃蟹,毛蟹、梭子蟹、吃了一溜够。
好友曾经吐槽她,“怎么问你什么你都说好吃?”她觉得世间少有不好吃的东西。
但是朋友一起野餐时,她又是最重视食物的人。在德国上语言课时,她和朋友骑自行车到20公里外,找个海边或是树林,把自己准备的餐点拿出来。
铺好野餐垫,拿出一个个闷蒸壶,有人装咖啡、有人装茶叶,弹着吉他唱起歌。
“我在日本樱花树下野餐过,也在澳洲的葡萄酒庄园里野餐过,野餐重要的是环境和气氛。下午的时候,有阳光和微风,葡萄酒、火腿,硬面包配一点cheese,我会准备水果和自己做的沙拉。”
今年到远方旅行成了奢望,在家的时间比较多,她就在身边发掘风景。
为了让妈妈参与锻炼,张钧甯带着她到郊野公园,慢行或跑步,活动健身。每次她去游泳,妈妈就在一旁看着,因为妈妈不怎么会游泳,之前他教过妈妈一次。
“小时候我们什么都不会,都是妈妈教的。长大了发现自己可以带着妈妈做她不会的事,给她安全感。”
和家人亲密相处时,通过沟通减少矛盾,更了解彼此。
离家一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公园,是她每天去跑步的地方,跑一圈是2.3公里,她跑完两圈再走回家。骑车就去河边公园,十五分钟骑行可达,里面活动空间很大,有一个自由广场,小孩在学骑自行车、玩滑板、溜旱冰。
“在那跑步也很舒服,能看到很多人在运动,能看到圆山饭店,夕阳西下的时候特别好看。”
改变她生活的几件事,包括爱上阅读、遇到表演和开始运动。姐姐是引导她跑步的人,每天7点出门跑步,起初她在旁边笑,“你那么晚下班,早上还要跑步,肯定只有三分钟热度。”
看着姐姐跑了一天、一周、一个月,她坐不住了,“跑步这么好啊?”她换上运动鞋跟着姐姐出门,随后爱上这项运动。
今年空闲时间多了,她花很多时间在中医养生。
读到一本有趣的书,用量子力学的概念解释佛陀,作者认为释迦牟尼佛在树下打坐时感受到了宇宙,而世间万事万物共通。
另一本书讲的是太极拳,一个中年事业有成的人患上癌症,学练太极拳后,肿瘤渐渐消失了。书中讲穴位按摩的部分,让她读后更了解人的身体。
“我是体寒的人,夏天容易中暑,吹了风就会感冒。以前生病就吃西药,往往副作用较多,后来想这样下去不行,想要好好拍戏,必须有好的身体支撑。”
她第一次拍完戏就买了一本《黄帝内经》,用中医理论强健身体,疏通经络。她学会用艾灸给自己治些小病,减少吃药带来的负担。
最近她练习拉筋,学习舞蹈动作,上太极拳的课。老师建议每晚睡前打坐一分钟,谢谢自己的身体。
“拉筋的时候,我就开始感谢它:我的身体,你真的很辛苦,因为我喜欢看世界,你要跟着我去旅行;我喜欢冒险,你要跟我做一些很刺激的事;我是一个爱美食的人,因为有你,我可以吃很多美食;我喜欢品酒,好身体允许我做这些事。当我开始感谢的时候,会有些不太一样,今年到目前还蛮幸运,都没有感冒。”
现在出门旅行或工作,她的行李箱里有很多健身、养生物品。
刮痧棒,精油,用两颗棒球做成的按摩球,可以按压脊椎,舒缓肩、颈、腰的酸痛,健身后放松身体的滚轴。几枚艾灸棒,受风寒时可以艾灸穴位。保健食品会带中药、花椒茶、祛湿的姜茶。
从去年开始,她想有些改变,让自己缓下来,不要着急地做很多事。“不管有没有全球病毒大流行,今年都是计划休息的。”好的创作要有时间沉淀,她也需要想明白,自己到底还想做哪些事情。
她依然热爱演戏,“有野心并享受着”。于她而言,野心只意味着对角色的塑造,而非作品播出后的结果,所有的痛苦和焦虑都放在演绎人物的过程里,需要强大的内心完成这一切。
从前她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工作排得很满,现在想给创作留更多空间。清楚之后,很多东西可以更快地拒绝,“因为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张钧甯把更多精力放在大银幕上,《唐人街探案3》和《第一炉香》都将在年上映。
电影是她的终极热爱与梦想,之所以选择停一停,也是希望所选的工作有更多被人看到的可能。
从前最想演的人是张爱玲,“因为很难演,她内心是暖的,看起来却是傲的,你看她照片里的叉腰的样子。我喜欢看她的小散文,很多的是讲她自己,讲她的过去。”
因为《演员的诞生》的机缘,她成功被许鞍华相中,出演张爱玲小说中的睨儿。
“她是一个太清醒的旁观者,懂世态炎凉和人性。但她也有她欲望的部分,一旦她逮到机会,也毫不客气。到她发现这路行不通,又立刻跪下来道歉。她就是太清楚这一切了。”
这角色和她简直太不一样了。
成为一个演员,一辈子演了很多戏,到最后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她想了想,“我觉得会很像大海,看上去平静,但是里面波涛汹涌。”
随着宣传期的紧锣密鼓,她结束悠长假期,装满行李,回到工作状态。向窗外眺望,假如不考虑疫情,她依然有一个想到达的远方。
“最想走西班牙的朝圣之路,挑一段几十公里,或者几百公里的路,走个三四十天,徒步走。”
撰文陈晶
摄影何开拓一
编辑/统筹/造型MiyaTao
化妆邰凌轶
发型张骁
制片陆嘿嘿
执行制片袁天瑜
造型助理太禹瑞
排版白思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