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肠炎(又称增生性肠炎,PE)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可以导致猪腹泻、消瘦、生长缓慢或表现出“血痢”症状的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病。猪从4-20周龄都易发,猪场感染率%,影响料比0.2左右,平均降低日增重80g/天。
下面祺茂堂生物小编就具体来说一下,冬季养猪场回肠炎的症状,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用药方案!
一、猪回肠炎的临床症状
依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将回肠炎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与亚临床型。
01、急性型回肠炎
多发于新引进的后备母猪(4~12月龄)与17周龄以上的育肥猪,尤其是经过长途运输或新引进的后备母猪常因应激而暴发,通常越健康的猪群,急性回肠炎的发生率越高。主要临床表现为:体表皮肤与可视黏膜苍白,急性肠道出血,粪便呈褐色、沥青状油腻状,食欲降低,有时体温稍升高,有时突然死亡。
该类型一般在中小规模猪场新引进种猪时容易发生,主要影响体重超过80kg的猪。病猪开始时不会出现前期的临床症状,往往会导致其突然出现死亡,或者排出黑色焦油样的粪便,或者出现严重血痢。在部分猪场,患病的妊娠母猪还会出现流产。
02、慢性回肠炎
常见于保育后期及生长育肥前期的猪只,以生长缓慢,被毛粗乱,体表苍白,采食量下降,顽固性下痢,粪便呈半固态、软便、松软的粒状,猪群整体整齐度差为特征。
剖检可见肠管黏膜肥厚如水管状结构,黏膜褶皱深,呈脑回状。慢性回肠炎死亡率较低(1%~5%),且多与继发感染有关。
体重在20~55kg的猪容易患有该类型回肠炎,病猪表现出轻微的症状,具体是食欲不振,同一个猪栏、猪舍内时偶有几头猪出现腹泻,基本上停止增重。
有的甚至表现出体况逐渐消瘦,并排出松散水样的粪便,不成形或者稀软的粪便,呈黄色、水泥样灰色或者黑色,粪便中还含有没有完全消化的饲料。同一个栏内的病猪体重有明显差异,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速度。部分病猪食欲减退,尽管能够采食饲料,但通常吃几口就停止。
这主要是由于回肠肠壁明显增厚,使其消化吸收能力发生紊乱,导致生成性能降低,增重减慢,饲料报酬变小,出栏上市比正常延后半个月到1个月,往往会使同群同龄的猪在体重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间接延长猪舍占用时间,使猪场的正常生产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如果病猪病情会出现严重的持续性腹泻,即使用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也没有较好的效果。大多数患有慢性型的病猪在发病4~10个星期后能够恢复正常,个别病猪可能变成僵猪。
03、亚临床型回肠炎
常仅表现为猪只生长不良,均匀度较差。发生阶段与慢性型相似,在4~20周龄的各个生长阶段都可能发生。猪体虽然有病原体存在,却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可能发生轻微的下痢,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
二、猪回肠炎的诊断方法
01初步诊断
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
根据该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对猪群的整齐度进行观察,同时了解其采食量多少,粪便排出的颜色、形状、数量,检查饲料发生变质与否,调查周围环境以及饮水量情况的变化等。如果发现在上述各方面出现问题,可初步判断发生猪回肠炎。
02实验室确诊
剖检可疑猪只及病猪,观察其肠道是否出现该病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如果发现回肠部位存在出血性病变,就要进一步诊断。此时可采集病样,进行WS银染,如果细胞内存在劳森菌则会被染成黑色。
另外,可采取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对细菌特有的基因组进行检测,可选择对活体粪便进行检测,也可对剖检后组织样品进行检测。
确诊可用肠粘膜涂片,再用改良的抗酸染色法和姬姆萨染色法检查,可显示在增生性肠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小弯杆菌(长度为1.25-1.75微米)。
此外,也可用PCR方法进行确诊。同时也可采用猪血进行血清学化验,调查本病的感染率。劳森菌是细胞内寄生,不易进行细菌培养。
三、猪回肠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各种应激反应如转群、混群、日夜温差过大、湿度过大、密度过高级;频频引种;频频接种疫苗;俄然替换抗生素形成菌群失调;猪群内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如圆环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饲喂发霉饲料。
猪场一起存在的其它大肠炎病原,如猪痢疾密螺旋体、结肠螺旋体、沙门氏菌等要素,能够促发回肠炎。
发病机理:胞内劳森菌主要在病猪肠黏膜细胞中繁殖,它主要侵害猪回肠与大肠连接处黏膜的肠腺窝细胞和未成熟的上皮细胞,被感染的细胞难于成熟,并不断进行有丝分裂和细胞增生,从而导致肠壁增厚,引起回肠炎。
机体本身的代偿和修复作用与病变的重叠,会引起坏死性肠炎病变或局限性回肠炎病变以及急性出血性增生性病变,这些都会阻碍营养成分的吸收,导致患病猪的饲料利用率下降。
病原:回肠炎的病原为胞内劳森菌,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菌,首要寄生在病猪肠粘膜细胞中。
许多猪在感染活泼期会随粪便排放出很多细菌,病菌一旦被排放在外界环境,能够长期存活于猪只粪便中,然后形成猪场持续性感染。
四、猪回肠炎怎么治疗用药
0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工作
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批次管理猪群。尤其是对转群后批次间的空舍要严格冲洗和消毒,空置1周后方可转入下批猪。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对工作人员的服装、鞋子等防护用品及运输车辆要严格消毒,同时注重灭鼠和粪便的堆积发酵,彻底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
02尽量减少转群、运输和更换饲料等不良应激因素
避免拥挤,确保猪体营养均衡,引进的新猪虽经检疫合格仍要隔离饲养,观察30天以上,在确保无回肠炎感染后再与本场猪群并群饲养
03注重药物保健预防
胞内劳森氏菌属于专一性的细胞内病原菌,所选药物不仅需要对病原菌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在肠道上皮细胞内要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猪用药肠炎康来防治小猪拉稀,腹泻等。主要成分杨树花、白头翁、盐酸小檗碱、柴胡、鱼腥草等,能够预防和治疗猪肠道问题。
以上内容由济南祺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欢迎您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