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别名黄毛草、金丝茅、肥马草、金发草、笔子草等。
性味味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主治痰热喘咳、喉蛾、肺痈吐脓、热痢、痈肿疮毒及热淋。
鱼腥草多年生簇生草本,高10~30厘米。杆直立或基部稍倾斜,纤细,节上被白色柔毛,少分枝。叶稍秃净,鞘口或边缘被细长纤毛;叶舌短,纤毛状;叶片线形,两面和边缘多被毛。夏秋间抽穗,总状花序单生于主杆和分枝的顶端,柔软而弯曲,乳黄色;第一颖的先端截头状或浑圃,被睫毛;第二颖较第一颖稍长,先端被睫毛,2齿裂,有芒,长2~2.4厘米,细弱而弯曲,金黄色,形似猫毛。全年可采集全草,洗净晒干备用或鲜用。
鱼腥草酒
鱼腥草一把,用酒煎服,主治产后腹痛。
注意事项
虚寒性体质及疔疮肿疡属阴寒,无红肿热痛者不宜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