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生轩辕,这是纪念黄帝的日子,要知道在古代,上巳节可是被古人浪漫到了骨子里。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后汉书·礼仪上》
这个节日诞生于汉代,繁盛于唐宋,相传在这一天,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之后会有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活动。
时至今日,上巳节依旧在壮族、侗族、布依族、瑶族、黎族、畲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流传,并仍被视作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我一个广西的朋友,这两天已经放假去旅游啦!
同时三月三也叫女儿节,或是桃花节,一般成人礼会选在这个时间举行,女儿们在水边游玩采兰,踏歌起舞,祛除邪气。同时又是古代的情人节哦,相互中意的男女会在这一天一同出行。
壹·宜采花浸酒、荠菜煮蛋
上巳之日,君子养生。三月三日,采桃花浸酒饮之,除百病,益颜色。
——《遵生八笺》
三月三,天地间花草树木充满生机灵气,古人会在今天酿桃花酒,桃花20克,白酒毫升,将桃花浸入白酒内浸泡,数日后即可饮用。桃花有活血的效果,兼得酒力而行血活络之力更佳,体质寒瘀导致皮肤黯沉有斑,以及便秘的女性可以喝一些,只可小饮,切莫贪杯哦!
此外,民间还有三月三,荠菜煮鸡蛋的习俗,一般会在三月初二晚上煮,浸一夜使蛋能入味。
荠菜又称上巳菜、地丁菜等,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野菜,可做汤可炒食,或者包饺子做馅儿,味道鲜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和维C的寒凉都很高,民谚有云:“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具有清肝健脾的作用。
分享一道简单美味的荠菜鸡蛋汤,晚上可以做着吃!
食材:荠菜、鸡蛋、红枣、生姜;
做法:将荠菜洗净、沥水;鸡蛋在碗中搅拌均匀;将生姜洗净,切片;将荠菜打好的鸡蛋放入锅中,放入红枣和生姜,再倒入适量的清水烧开,继续炖煮10分钟即可。
此外三月三还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传说中蒿子粑粑能粑魂”,有着驱邪避灾的作用,人们在这一天吃蒿子粑粑,也是希望自己和家人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健康平安。
新鲜出锅的蒿子粑粑香脆可口,是用蒿子、面粉和腊肉做成,最后过油煎熟,喜欢吃的朋友可以自己做做看。
贰·宜调整起居、沐浴祛湿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黄帝内经》
古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如今也要调整好起居的时间,让形体舒展,使神志随着春阳升发而舒畅。
古人在这天会用兰汤沐浴,之后佩兰在河边举行祈福的仪式,佩兰气味芳香,具有辟秽和中的效果,古人因此用来祓除不祥,护卫健康。《本草经疏》中有云:“兰草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还会用佩兰做枕头,芳香行散、开窍提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佩兰祛湿。
此时天气潮湿,尤其是在南方,几乎天天下雨,这时候春季的湿气已经达到,要随时注意为身体去去湿,沐浴过后,记得要吹干头发,莫给湿气进去体内的机会。
如今没有佩兰的机会,那么我们便可在饮食上来吃些祛湿的食物,比如最常见的红豆薏米,利水消肿、舒筋除痹;吃点小米,富含蛋白质,清热滋阴,补益肠胃;也可以吃点冬瓜、芹菜等,都有清热祛湿的效果。
春季我的私藏好物,当然是这个伏湿膏,像我这种脾胃不好,容易体湿的人,这个真的是家中常备了。在用料上,都是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食材。
里面的食材有:
红豆:健脾利尿;
薏苡仁、芡实可以健脾除湿;
山药有滋阴健脾;
陈皮和茯苓,燥湿化痰,利水消肿;
红枣补中益气;
鱼腥草清热利尿;
最后加以滋润甘甜的蜂蜜调和,浓稠的膏汁;
加水调和饮用,使身体气机顺畅,口感丝滑香甜。
叁·宜放声高歌、疏通肝脾
三月三广西有对山歌的习俗,他们喜欢唱歌,热爱唱歌,用歌声表达情感,很多长寿老人都出自于此。其实唱歌也能强身健体,我们现代人很多时候就是寡言少语,遇到事情就憋着,肝气不舒,多唱唱歌其实是有节奏的体内按摩,改变一个人的心境和精神面貌,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使肺部更畅通,从而让肤色更加红润,忘却烦恼,释放压力。下班回家,不如高歌一曲,要么就哼哼小曲,舒缓身心。
古人有云:“肝在声为呼,脾在声为歌”,在我们唱歌的时候,还可以疏肝健脾。春季肝火旺盛,容易克脾胃,造成脾胃失调,所以在春季才一再强调疏肝健脾,下面几招疏肝健脾小技巧,收藏起来每天做做。
1.疏通肝经
保证肝经的畅通,是我们疏肝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肝经在大腿内侧,平时可以从大腿的根部开始,用力往膝盖方向去推,每次40~50次为宜,坚持下去,肝经会很顺畅。
2.调理脾胃
这是八段锦中的一式,能够很好地调理我们的脾胃,使得身体上下气机顺畅,看看下图这个动作就会发现,左手升时,右手就降下来,右手升时,左手就降下来。这个正符合脾胃的升降规律,正所谓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有升有降,升降有序,才能健康。
3.注重饮食
多吃一些健脾疏肝的食物,比如山药、莲藕、茯苓等物。
分享给大家一款补气健脾疏肝粥,在家就能煮着吃。
山药茯苓粥
食材:山药50克、薏米30克、大米1小把、茯苓粉20克、枸杞少量。
做法:山药去皮切小块,泡在水里防止氧化;薏米和小米淘洗几次;薏米和大米放入砂锅里,加入足量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至米烂,加入山药和茯苓粉,继续煮20分钟。最后加入枸杞闷即可。
健脾养胃,适合气虚体弱,脾胃虚弱,肝气不舒,疲惫倦怠的朋友们食用。
山药和茯苓,在《本经》均列为「上品」。上品的食材,可以一直常吃,而不会有「是药三分毒」的顾虑。
山药和茯苓最常见,用处也最大。因为既可以健脾又可以祛湿。
我们常常困扰着总是祛湿,湿气怎么总是祛不完?因为湿气之所以产生,因为脾的运化能力弱了,没有办法把水湿合理的代谢出去,因此才需要用强有力的食物去帮助代谢。
茯苓很神奇,行水能力特别强,既可以向上,推动水液从皮肤出去,还能让水往下走,通过小便排出去。
世补斋医书有云:
「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
利水渗湿的品,并非都能化痰,而茯苓可以,这是它特殊的地方。陈皮擅长化痰,但利水能力弱,不能调理水肿。
茯苓+山药。一个祛湿特别厉害,一个补养先天和后天都特别厉害。
如果你的湿气总是去不完,如果你担心祛湿太过而伤了身体本身的水液,都可以用茯苓+山药这对CP,山药补脾肾,茯苓来祛湿。
如果平时工作繁忙,可以直接备上一罐山药茯苓粉,开水冲泡就能喝,或加入牛奶麦片一起吃,也可以煮粥时加入,根据个人喜好皆可。
配料是焦作的怀山药、云南的茯苓、安徽的薏苡仁和湖南的莲子,按照科学配比,打磨成粉,粉质细腻,
像
经常感觉疲惫无力,或者积食消化不良,经常拉肚子的朋友,都可以吃。
山药茯苓都是健脾开胃的,莲子有很好的的清热降火作用,很适合干燥火旺的春季,搭配祛湿的薏苡仁,天然的食材,地道的口感。
疏肝健脾,沐浴祛湿。今年的三月三,你打算好怎么过了吗?是独自一人回家做美食享用,还是喝心爱之人约会过节,无论怎样过,都要开开心心,保持心情舒畅,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